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近年来,麟游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困,紧紧围绕常委会全年工作要点,强化岗位职责,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推动新时代人大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高位推动促落实。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有关政策规定,准确把握《条例》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学习宣传《条例》活动,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印制宣传问答彩页200余份,结合代表联络站开展宣传培训2次,坚持常委会领导接访制度,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作用。夯实责任促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做,常委会主任亲自抓,分管副主任具体抓,信访室安排专人接待,切实把信访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暖心工程来抓,领导亲自包案、办案,过问和调研信访工作,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同时,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由县人大办主任兼任信访室主任,明确一名干部专门负责信访工作,切实做到了信访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凝聚合力促落实。建立全县各级人大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组织县人大信访室干部和各镇人大主席团干部参与接访和来访接待工作,安抚群众情绪,协助提供法律援助,不断提高接访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积极动员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用群众身边人解决群众身边事。
二、坚持优化服务,探索多元便民的治理路径
完善人大信访办理程序。坚持“专人负责,集中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修订完善了《麟游县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处理办法》,制定了《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明确了信访接待、登记批办、转交、督办、查办、回访的具体要求和操作程序,使常委会信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创新信访矛盾化解。依托县、镇、村矛盾纠纷“三级联动”调解组织与网格“专属调解员”机制,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日常代表进站履职活动,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运用“情、理、德、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信访矛盾,提高群众满意率,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实现“四个不发生”目标。大力推行信访便民服务。县人大信访室协同县信访局组织调解员、法律顾问、网格员等法治队伍开展《信访工作条例》“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群众依法依规理性反映诉求,文明有序信访。将接访“窗口”前移,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镇、村(社区),走访群众,了解安全稳定工作,方便群众信访需求,打通信访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目标导向,打造规范高效的“麟”访模式
创新模式,让人大信访工作“实”起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办信接访解民忧”工作,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接访日活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始终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主动作为、周密部署,切实将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办理抓在手上,做到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我为群众办实事——办信接访解民忧”工作开展以来,共办理涉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领域的7件信访,办结率为100%,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用好网络,让人大信访工作“活”起来。开展网上信访是国家关于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启用后,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室工作人员参加了麟游县组织的信访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对来访的群众积极向其宣传网上信访的优势,现场演示网上信访工作流程,教他们如何上网反映问题、查询办理进度等,增强了群众对网上信访的了解和认识,引导上访群众逐步从走访向网上转变。规范程序,让人大信访工作“严”起来。信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常委会领导批示后,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目标,对人大常委会转办的每起案件,要求承办单位明确领导落实到人,通过及时跟踪督办,在限期内反馈办理结果,对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案件,采取向承办单位电话催办或上门督办等方式限期办理,推动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建立人大信访联席制度,不定期召开“一府一委两院”有关负责人、人大代表、法制工作者参加协调会,共同研究处理来信来访问题,使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能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信访工作新成效,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麟游实践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王景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