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辖1街7镇,113个行政村、7个社区,户籍人口45万。全县共有四级人大代表753名,其中省代表2名,市代表38名,县代表210名,镇代表553名(其中同任两级以上人大代表50人)。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把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具体举措,作为提升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平稳有序有效运行,实现了联络站建设一体化、全覆盖的目标,架起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一、科学谋划布局,严格标准“建好站”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们从2021年6月起开始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年底8个镇(街)中心联络站建成运行,2022年6月底,全县24个村、1个社区联络站建成运行,初步形成了以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格化阵地体系。一是统一建站标准。根据省、市关于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具体要求,制订下发了《关于扶风县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联络站的名称、面积、制度、挂牌、设施、人员以及氛围营造进行了统一规划,严格要求每个站必须达到有场所、有牌子、有设施、有制度、有计划、有档案、有人员、有活动的“八有”标准。二是优化站点布局。遵循就近方便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和代表分布等因素,选择24个村和1个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全县753名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三是保障建设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县财政列支130万元,为每个镇(街)中心站建设补助资金10万元、为每个村(社区)联络站补助资金2万元,确保了全县33个联络站高标准如期建成运行。四是借鉴先进经验。2021年5月份,先后去凤翔区就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学习考察;2021年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县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设现场观摩会;2023年4月份,组织镇街人大主席、重点村联络站站长赴眉县、汉中市留坝县、安康市汉阴县就代表联络站规范化运行情况进行学习考察,对标一流,持续打造联络站点建设“升级版”。
二、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运行“管好站”
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是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载体。为推动联络站规范化运行,我们从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加强对联络站全过程管理。一是建立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镇(街)联络站建立了“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村(社区)联络站制度、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视察调研制度、意见建议处理反馈制度、代表履职登记制度”,从管理人员职责、活动内容范围、工作方式流程、信息处置反馈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村(社区)联络站建立了“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意见建议处理反馈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履职登记制度”,侧重于对活动开展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二是健全处理机制。探索建立群众反映意见的受理和分类处理机制,对代表在联络站活动中收集到的情况、群众反映的意见处理流程进行了明确,对代表意见建议由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委室按照归口进行包抓督办。三是落实“双联系”制度。以联络站为载体,全面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31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10名县代表在站内开展接待选民活动,面对面宣讲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联络站成为代表联系选民的重要平台,成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成为宣传政策的主阵地。今年以来,通过“双联系”活动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8条,均快速进行了处置。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每季度由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各副主任按包抓镇(街)对联络站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导检查,主任会议每半年听取一次联络站运行情况汇报,掌握工作情况,力促规范运行。
三、创新履职实践,丰富活动“用好站”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代表履职的新途径、新方式,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紧跟党委中心工作步伐,符合民情、契合民意。一是组织学习交流。坚持把代表履职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分享学习体会等方式,各联络站组织代表先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论述、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中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和《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丰富代表的履职知识,拓展代表的履职视野。县人大常委会31名组成人员带头进站宣讲二十大报告精神,谈体会、谈思路,使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人心。截止4月底,33个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61场次。二是丰富活动内容。聚焦党委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各联络站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常态化视察调研、执法检查、述职评议、为群众办好事等活动。2023年2月,8个镇(街)中心联络站先后组织驻站代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场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省市县委“三个年”活动具体要求,结合“建功十四五·代表在行动”活动安排,各联络站在代表中全面开展了“聚力三个年·代表勇争先”实践活动,各级代表在解放思想上、干事创业上、高质量项目推进上、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上、强化作风建设上努力做表率、创一流、勇争先。三是广泛征集意见。从2022年开始,每次常委会召开前,凡涉及的议题提前两周向各联络站下发征求意见函,委托进站代表走访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为做好审议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就13项监督审议议题下发征求意见表1500多份,收集意见建议130多条,有效发挥代表议政督政作用。坚持每半年向代表通报一次县“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开展情况,使代表全面了解、支持和监督全县各项工作,拓宽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四是着力破解难题。各联络站把解决群众难题作为重中之重,组织代表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对掌握收集到的困难和问题,快速进行处置,力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午井镇中心联络站掌握到“持续干旱引起镇区部分住户饮水困难”的情况后,迅速与水利部门对接,新打中深机井一眼,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绛帐镇凤鸣村联络站进站县人大代表陈永强针对在活动时收集到的“猕猴桃销售比较困难”问题,迅速与周边的客商联系,发挥村专业合作社作用,帮助农户及时解决了果品销售难问题。
四、紧盯短板弱项,着力打造“满意站”
在代表联络站建设方面,我们虽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民意常听、实事常办”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镇(街)联络站建设布局还不够合理,进站代表相对较多,不利于工作经常性开展;个别代表进站履职积极性不高,参与活动不够经常;个别村级联络站管理还不够规范,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下一步,我们将在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上持续下功夫、求实效,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宣传,不断提升代表进站履职意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加强对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的职责、代表履职先进事迹的宣传,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联络站的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发挥代表联络站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平台作用。二是创新方式,增强联络站活动实效。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紧贴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围绕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群众急难愁盼等热点难点开展履职活动,推动形成“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民意常听、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三是完善制度,优化联络站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意见建议处理反馈制度。严格落实意见建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要求,镇(街)人大每个月对村(社区)联络站征集的选民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汇总,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置,属于各镇街工作职责范围的问题,由镇街人大直接交有关单位处理;属于上级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镇人大报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再按相关规定转交有关单位或部门处理,确保每一条意见建议快速、高质量得到回应,给选民满意的答复。试行代表接待选民轮值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代表约束制度,对长期不参加活动的代表适时进行谈话提醒。四是抓点示范,推动联络站高标准运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2023年力争再建设10—15个村(社区)代表联络站,使布局更趋合理,代表进站履职更加便捷高效。着力打造一批示范代表联络站点,广泛宣传代表履职典型事迹,适时召开联络站建设流动现场会,带动全县联络站运行向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代表工作质量和水平。在联络站示范点探索开展代表“亮身份、践承诺”活动,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李春利 赵文斐 焦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