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陕西人大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人大机构 工作动态 监督工作 机关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网上信访 县区人大 人大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关于我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7-24 新闻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工委

(2012年6月26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12]1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5月下旬,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林乐带领下,深入太白、眉县、凤翔、千阳县,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先后听取了4个县和市农业局、科技局等7个市级部门的汇报,深入实地查看了19个农业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召开5个座谈会,广泛征求了县镇主管领导、农业科技人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及基层人大代表等对我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市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引进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步伐,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强化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紧紧围绕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粮油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充分发挥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杨凌示范区和西农大“两地三方”科技战略合作,先后聘请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28名农业顾问和首席专家及1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高标准建成24个专家大院、10大良种繁育中心和4个国家级试验站、4个西农大试验站,并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研发和转化,先后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22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530多项。其中引进国外荷斯坦奶牛1.3万头、良种奶牛冻精细管38.55万支,良种奶牛种群规模和产奶水平西北领先,布尔羊、莎能奶山羊种群质量全国一流,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和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国内领先,自主选育的“秦龙142”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九麦2号”小麦品种、“宝单918”和“陕科6号”玉米新品种等通过省级审定,小麦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657公斤,玉米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1042公斤。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1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太白县坚持把发展高山有机蔬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先后与西农大和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分别建立了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和航天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园,形成以西农大15名专家教授为核心的农业科研团队,运用现代生产工艺,开展蔬菜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学科研究,仅2011年先后完成4大类85个蔬菜品种的引进培育、对比试验和病虫害防治,示范推广青刀豆、毛豆等41个品种1万多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蔬菜品种优化。
    2、强化载体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步伐明显加快。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推广优质小麦和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苹果产业四大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农业技术,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科技载体建设,形成了市有科技示范区、县有科技示范基地、镇有科技示范园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格局。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5个,千亩以上标准化产业基地41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00多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4个,市级136个,实现年销售收入7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0多个,其中专业技术协会137个。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化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各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积极跟进,率先发展,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由载体示范向生产推广的成功转化,并探索形成了“秦宝肉牛模式”、“闫怀杰肉羊模式”、“华龙肉鸡模式”等成功的示范推广模式。凤翔县华龙牧业计划投资5000万元,按照“企业+协会+农户”模式,积极培训引导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100个,带动农户2600户,形成年出栏肉鸡5000万只的生产能力。目前已组建农民养鸡协会40个,发展养殖基地20个,带动农户200户,年出栏商品肉鸡300万只,农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凤翔县范家寨镇以苹果专家大院为依托,积极发展苹果示范园区,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形成了以16项栽培技术为标准的“曹儒苹果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权威专家的认可与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曹儒带领下,全镇苹果产业面积达20000多亩,2011年苹果人均收入4000元,形成了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范家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镇。
    3、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既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使用者,又是示范引领者。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带动的一支重要力量,采取项目倾斜、加大资金投入等积极扶持政策,促进了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据调研了解,千阳县引进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商及销售商海升集团公司,计划投资3.5亿元,三年建成万亩苹果国际新技术示范园。目前,已建成的1800亩高标准矮化密植高纺锤形M9-T337系列苹果示范园区,采用美国托罗灌溉配套设备和全自动集成控制系统及进口果园专用拖拉机、苹果采摘机、多功能滑移机等先进机械设备,成为目前全国现代苹果产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标杆示范工程,为千阳县的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眉县金果公司是一家集苗木繁育、种植、销售和果品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产业龙头企业,从德国引进吉赛拉5号自根砧品优质樱桃种苗,采取克隆组培技术,年生产优质种苗30万株,三年可达丰产,亩均收入4万元以上,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象这样科技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先进的产业龙头企业,在所调研的县还不少,这些企业不仅通过自己的生产示范,不断改变周边群众传统粗放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生产陋习。不少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能积极带领周边农户参与发展,共同致富。眉县齐峰果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猕猴桃种植农户积极合作,通过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培训、每亩发放补贴的方式,引导周边9个村果农户放弃使用化学肥料和膨大剂,改用农家肥、沼气沼液和生物菌肥,实行标准化生产,既保证了出口猕猴桃品质,维护了企业品牌声誉,又实现企业和果农的双赢。
    4、加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三农”的支撑作用,各级政府把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推广能力的重要方面,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各级农技推广单位为架构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服务体系;建立了以专家大院、示范园区为核心,外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以企业销售带动市场销售外加物流仓储的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加上农机销售服务体系,使我市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同时,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开办《农事直通车》电视栏目,开通“农信通”、“电子农务”等信息业务,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按照市政府要求,由市科技局牵头,从5个市级涉农部门抽调120名科技人员,从各县区农口事业单位抽调501名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全市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周围的362个村和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开展一线服务。千阳县结合开展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按照人权、财权、物权归县原则,将原来20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整合为6个,形成了县有专业技术推广站,镇有综合区域站,村有技术辅导员,组有科技示范户、土专家的四级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困难和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投入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以上,我国不足1%,我市仅占0.2%。目前,我市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总体偏小,且缺乏连续性;农业科技工作重争取国家项目投入,轻地方财政配套的现象在市、县、镇三级普遍存在。另外,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周期长,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资金投放几乎空白,而企业等社会资金的趋利性强,大多数只想拣现成,对农业科技研发不是不愿投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农技推广机构亟待改革。随着农业专家大院、科技试验示范站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引进和建成,我市市县区农技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能已转变为对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培训和推广普及。但是,由于我市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仍延用计划经济时的机构模式,机制不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基层经费不足,有钱养人没钱干事;管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中,也是懂理论知识的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少;懂粮油、畜牧等生产技术的多,懂果蔬生产和储藏、加工、销售的少。加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其工作已很难适应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需要,组织宣传培训和推广普及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调研中看到,有个县全县没有一户农民或企业发展蚕桑业,由于机构设置的原因,仍然挂着蚕桑园艺站的牌子。太白县农机站4名干部职工,只有1名技术员,还常年有病。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1个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国家投资配置的先进检验仪器设施无人懂操作,作用难以发挥。
    3、农业科技载体辐射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调研中,大家普遍感到,我市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步伐快慢不一,规模大小差异较大。就所调研的4个县而言,有些县特色产业规模大、效益好,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些县特色产业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例相对较低,整村、整镇连片栽植的很难看到,即使在特色产业较易发展的专家大院、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周围,果菜种植分布也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我市各级专家大院、试验示范站、现代农业园区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加快产业发展方面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二是我市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因为我市部分企业和种养大户对自身发展非常重视,但对带领周边农户发展重视不够,带动作用发挥不好。另外,各级政府在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上工作力度还不够到位,措施相对滞后也是原因之一。
    4、优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普及转化程度还不高。目前,随着西农大等高等科研院所进驻我市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我市农业科技成果多,形势喜人,但转化成生产力的较少,尤其是将这些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推广普及到农村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普遍享受到农业科技创新实惠的更少。调研组一致认为,这种现状的形成,既有客观上的困难,又存在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进城发展,留在村上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观念保守,加之资金不足,使农业科技推广普及难度增大。主观上,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和推广普及的组织实施者,在组织各方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少地方政府避难就易,把主要精力放在支持产业企业和发展资金有保障的种养大户上,对组织引导广大农户大胆使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到位。
    三、建议和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各级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农技推广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工作活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农产品保障机制;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民培训,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群众基础;继续加强与杨凌农业示范区和西农大的合作,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我市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确保农产品供给,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2、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三个持续”加大,确保资金投入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探索建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尤其对来我市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西农大等单位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实施“暖心”工程,使他们来得了、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长期发挥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2015年达到1%。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创业开展直接融资,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投入保障机制,降低投入风险,调动和提升各类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3、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组织者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主体,农技推广机构是落实政府主导作用的最主要工作力量。要按照省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认真总结试点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全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工作活力。要整合工作机构,理顺县镇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落实工作经费和报酬待遇,加强考核奖惩,激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进行科技推广服务和“一线创业”或领办、协办利益共同体。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落实健全县有专业技术推广站、镇有综合区域站、村有技术辅导员、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水平。
    4、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为先导,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一再表明,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形成产业规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农产品的科技优势、提高农业效益。目前,我市各县(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早已明确,落实规划,一定要结合我市地域自然资源秉赋特点,选准产业,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要以专家大院、西农大试验示范站、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先导和辐射中心,带动周边连片发展、整村推进,形成优质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要引导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按照市、县(区)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和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的要求,积极带领更多农户共同走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的路子。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自上而下、自中心向周边全力抓产业、谋增收的强大合力,促进全市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5、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群众基础。农民始终是农业的主体,现代农业呼唤现代农民。首先,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一定要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把塑造有思想、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农民思想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夯实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群众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专家学者给农民“贴近式”服务,做农民的“贴心人”。尤其是要发挥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榜样作用,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放心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增加收入。第三,要耐心细致做好长期在外打工农民的工作,在确保其土地基本收入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劳动力流失、种植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的现象。

 

 

上一篇: 宝鸡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监督工作计划 下一篇: 我市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工作情况的调查

赵永怀带队调研我市规范性文...
凝心聚力谋发展 实干担当谱新...
宝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刘其智在参加陈仓区代表团审...
王勇参加陈仓区代表团审议时...
宝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苏少敏带队调研我市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羊乳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召开
深学细悟笃行 提升工作质效
陕ICP备2021009238号-1